“编得都不错。我这儿有整匣子的珊瑚珠子,明天数三百颗出来,每条手链上加一颗珊瑚珠,编出三百条成品。明晚送来就行了。”
白露当场给一条手串加了珊瑚珠,确认无误,就要出去知会所有参与编织的宫人。
姜鸾叫住了她,“把加了珊瑚珠子的这条成品手串拿出去,先赐给文镜。跟他说,东宫三百禁卫此行去太行山辛苦,特赐下驱邪祛煞的五彩丝绦手串,人人有份。”
“哎。”白露脆生生应了声,捧着新做好的珊瑚珠手串出去了。
片刻之后,没有关紧的窗外响起一阵隐约的起哄喧闹。战场摸爬滚打出身的老兵痞子们不放过难得的机会,开起了少年将军的玩笑。
隔着大老远都能听见几个洪亮嗓门在撺掇文镜,“别捧着发愣,趁殿下还没睡,赶紧进去谢恩啊。”
文镜的求见声很快传进了内殿。
姜鸾已经要睡下了,隔着内寝间木隔断的紫竹帘子,不甚在意地摆摆手,
“别太客气。不过是一个手串而已,人人有份。明晚就给你们所有人都发下去。”
文镜捧着那漂亮精致的手串,耳根都红了,站在竹帘外吭哧吭哧地道,
“殿下怎的……怎的把第一条手串给了末将。督帅还在外头呢。第一条手串理应给、给督帅的。”
姜双鹭没忍住,噗嗤笑了。瞄着床头搁着的那条金珠手串,悄声跟姜鸾说,“快些把你那串拿出去。”
姜鸾不要拿出去。
她刚才看自己那串觉得挺不错,但白露抱了整竹筐的进来,她突然发现,竹筐里的手串件件都比她编得精巧。她想再琢磨琢磨,说不定再编一次,确实会比头一件好呢。
她跟文镜说,“那三百串手串是给三百东宫禁卫的,他又不是东宫禁卫。赐给你的手串就是给你的,收好了。”
文镜还要劝,姜鸾招手示意他走近,“你别说了,听我说。手串除了戴身上辟邪,还有个大用途,必须得给你。”
文镜奉命进了内间,懿和公主姜双鹭坐远了些,给他们留出密谈的地方。
姜鸾放轻了声线,对他说,“白天回来时,抓着烂菜叶子尾随我们的太学生,口口声声说你们督帅贪墨二十万两金……还记得吧。”
文镜当然记得。
姜鸾:“这是个大隐患,必须尽早处理。我们都知道卢四郎敲登闻鼓是怎么回事。那天政事堂里,卢四郎一口咬死,抄没的卢氏家产和实际家产只差六千两金。如今却不知怎么的,传成了二十万两金,连太学里的太学生们都知晓了。你们督帅在京城得罪的人太多,我怀疑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
文镜听着听着,脸色慎重起来,“殿下要末将怎么做。”
“流言这个东西,遏制不住,禁止不了,想要流言自破,只能以毒攻毒。用更大的流言盖住它。”
姜鸾摇了摇团扇,附耳低声说,“找个合适的时机,把今天惹事的两个太学生绑了,带着他们当街拦住崔中丞,当众问他,卢四郎敲登闻鼓当日,他告的到底是六千两金,还是二十万两金。崔中丞和裴中书交好,必然会如实回答,六千两金。已经追缴入国库。”
“让围观的所有百姓清楚听到崔中丞的回答。再把两个太学生带出去,说他们被太行山带回来的尸煞邪祟侵袭,每天都胡言乱语,行为失常,不止胡乱编造裴中书贪墨了二十万两金,还整天拿着烂菜叶子上街,尾随东宫车驾,有辱斯文。”
“你们作为太行山招魂回来的东宫禁卫,奉了皇太女之命,”姜鸾点了下文镜手里捧着的驱邪手串,“拿了东宫编织的驱邪手串,要为京城受煞气侵害的百姓驱邪。”
文镜默了默,说:“末将不懂如何驱邪……”
姜鸾啧了声,摇了摇扇子,“把你家督帅上次用的打狗棒拿出来,驱邪手串套在木棒上,动手揍。”
陛下的那些小心思 文皇后传 千山我独行 不讲理先生 重生之幸福日常 胤都异妖录 一梦如初 夺舍成妻/夺舍成军嫂 重生年代:恶毒婆婆不恶毒 檀香引 我本以为我是女主角 假千金的童话书 他心上的塞勒涅 开局一个食堂窗口[美食] 弈婚 抄家流放后,王妃搬空京城去逃荒 重回九零之暴富人生 温软 裙下臣 四合院:靠智商干翻全院
这是一个普通人能从噩梦中获得力量,所发生的故事林盛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平凡普通的日常里,多出了一点异样。一个不断重复的噩梦,让他开始了一段无法形容的诡异旅程。一个庞大的梦魇,一个迷幻的秘密。...
体育大学教授穿越到了1929年,成了一个逃难来沪的十五岁少年。在这个时代,100米跑11秒就能拿到世界冠军跳高还没有发明背越式技术乒乓球还没有弧圈球篮球运动员还不会跳投足球是五个前锋。也是在这个时代,...
小柚子从小被九个师傅娇养长大。一朝下山,为的是拯救破碎的家庭。本以为困难重重。却不想,哥哥们宠爱,妈妈疼爱,就连植物人爸爸也苏醒了。她被家人宠上了天!参加综艺后,软萌可爱的小柚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国民团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团宠妹妹在综艺爆火了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团宠妹妹在综艺爆火了...
误入一个陌生的世界,不管风云变幻,他只要活着...
说好的穿越必备金手指空间呢怎么变成培养皿了培养皿能干啥培养细胞啊这是一个靠卖细胞卖萌发家致富的故事,这也是一个牛逼的老爹找宝贝女儿的故事s作者热恋中,所以有男主...
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头十年的皖淮小城淮南为故事背景,讲述了田家庵区老北头何家老一辈及六个女儿的人生悲喜剧。新中国成立后,老何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携家带口从扬州江都移居安徽,在淮河边上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