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九不答反问:“邵副使可有与你提过他的病?”
徐氏不明所以,回道:“邵郎说他只是得了咳疾。”
“多久?”
“不足十日。”
“你们近些日子可有同榻而眠?”
徐氏有些尴尬,但看到顾九严肃的表情,不敢迟疑:“……有。”
虽说邵母怕她把衰气过给邵贾,她自己也不愿在夜间以此面对她的夫君,但邵贾怕她多想,并未搬走。
顾九再次确认:“徐娘子,这当真是你郎君所喝的药,没有弄错?”
徐氏点头:“这是前日他刚从郎中那取的药材。”
一语未落,顾九顾不上详细解释,转身对沈时砚严肃道:“王爷,需得尽快派人将修内司和邵宅的人员暂时控制起来,再详查近十日内来汴京城内有无患有咳疾发热的百姓。若是有,应当暂隔家中,再派郎中去瞧。”
沈时砚听出来了,眉心慢慢敛起:“痨病?”
此言一出,在场几人皆变了脸色。
今日流衡未跟随,楚安自觉地担起跑腿一事。
顾九看向徐氏:“痨病可传,你身子本就虚弱,更易染上。近日你有无此类症状?”
徐氏唇色全无:“并无......”
顾九心生疑惑,问道:“那邵老太太呢?”
“前些日子染了风寒,但也已经好了。”
“府上其他人呢?”
“也无。”
顾九道:“可否带我们去邵副使的卧房和书房看看?”
徐氏领着几人先去了她和邵贾的房间,没找出什么异常后,又去了书房。
顾九开了窗通风,然后翻遍整个房间,也没找出什么带血帕子之类的物件儿,倒是在邵贾的书柜顶层上,看到一个木匣子,里面放着十几个碎瓷片。
顾九看清瓷片上的画像,动作一顿,望向徐氏:“徐娘子,我有些渴了,能否劳烦你帮我沏壶茶?”
徐氏这会儿还正艰难地消化邵贾得了痨病的消息,精神有些恍惚,未察觉到顾九这话里的意思,在丫鬟的搀扶下离开书房。
顾九把瓷片拿出,在书案上将其画有人像的一面拼了出来,高方清一眼便瞧出了问题,颇感讶异地笑了笑:“这不是徐大娘子吗?”
顾九点点头,看向沈时砚:“王爷,你有没有听说过骨瓷?”
“我知道,”不待沈时砚张口,高方清笑眯眯地凑了上来,“骨瓷,又叫骨灰瓷,是用以至阴之人的骨灰烧制成瓷器,并在瓶身刻上一人的生辰八字,则可以为那人聚阴养魂,延年益寿。”
高方清拿起其中一片,放在手中把玩,懒洋洋道:“是一群方士所折腾出来糊弄人的玩意儿。”
沈时砚看他一眼,神情平静,没说话。
顾九只听过前半段,却不知高方清所说的后半段。
高家和那群道士息息相关,高方清却将这种损德的事情如此说了出来,倒是让顾九有些惊讶。
顾九敛目,忽然想到了邵贾几乎嵌入掌心的绳扣,心底冒出一个令她毛骨悚然的猜测。
这时高方清嗤笑一声:“身患痨疾却不言,明知骨瓷阴损却仍制,说不准这位邵副使就是被人报复至死,可怜惨死的那位小娘子,怕是受了无妄之灾。”
“无证慎言。”沈时砚冷冷地看着他。
“哦对,还有绳扣,”高方清冲顾九眨眼,仍继续道,“我瞧顾娘子也是想到了这点吧。”
顾九抿唇。
“我今日去开封府衙时看过邵贾的尸体,他究竟为何要在死之前紧紧攥住绳扣?你们不觉得奇怪吗?到底是挣扎着想解开.....还是担心另一人挣开束缚逃走?”
“至于王爷说的证据,”高方清晃了晃手中的碎瓷片,“这个,还有药,不都是吗?正是因为邵贾时日无多,才敢做损德违法的事情,才要死死攥住绳结扣,怕另一人逃命后将这一切暴露于世人面前。”
向导要听剧本的话 荒原 (出轨x姐狗) 七零重组家庭协议养娃 我靠贫穷横扫逃生游戏 《七年滋养》 九零新婚日常 白玉美人只想安静续命 星辰之王[重生] 青寂刀 四院病友交流论坛[无限] 暗情(1v1高H 娱乐圈) 乱序 逃婚后,我和联姻对象结婚了 新楚风云 戏精攻他总是在装柔弱 网游之无忧世界 死亡回旋[无限] 造化大宋(穿越)——捂脸大笑 重生之这次我宠你 活该
这是一个普通人能从噩梦中获得力量,所发生的故事林盛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平凡普通的日常里,多出了一点异样。一个不断重复的噩梦,让他开始了一段无法形容的诡异旅程。一个庞大的梦魇,一个迷幻的秘密。...
体育大学教授穿越到了1929年,成了一个逃难来沪的十五岁少年。在这个时代,100米跑11秒就能拿到世界冠军跳高还没有发明背越式技术乒乓球还没有弧圈球篮球运动员还不会跳投足球是五个前锋。也是在这个时代,...
小柚子从小被九个师傅娇养长大。一朝下山,为的是拯救破碎的家庭。本以为困难重重。却不想,哥哥们宠爱,妈妈疼爱,就连植物人爸爸也苏醒了。她被家人宠上了天!参加综艺后,软萌可爱的小柚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国民团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团宠妹妹在综艺爆火了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团宠妹妹在综艺爆火了...
误入一个陌生的世界,不管风云变幻,他只要活着...
说好的穿越必备金手指空间呢怎么变成培养皿了培养皿能干啥培养细胞啊这是一个靠卖细胞卖萌发家致富的故事,这也是一个牛逼的老爹找宝贝女儿的故事s作者热恋中,所以有男主...
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头十年的皖淮小城淮南为故事背景,讲述了田家庵区老北头何家老一辈及六个女儿的人生悲喜剧。新中国成立后,老何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携家带口从扬州江都移居安徽,在淮河边上扎下了根。...